他们平凡普通,却能成就不凡
他们并不起眼,却又灿若明灯
没有惊天壮举
却用一笔一画绘就学子青春华章
在我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别忘了对老师说声感谢
是他们用言语点亮迷茫的路
用坚守温暖学子的梦
桃李满天下,师恩深似海
“乡村教育的诗与远方”
2022年,深圳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周其星作为首批支教老师之一来到南澳后宅镇中心小学。在一年的支教时间里,为了将诗歌自然地嵌入海岛孩子们的生活中,周其星设计了一套好学好用的教学方法。作为全国语文名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总导师,他带领孩子们读诗、写诗,用诗歌和文学滋养海岛的孩子们,带给孩子们别样的阅读感悟。曾在乡村工作了十余年的周其星,对乡村教育的困境以及乡村教育者的思想状态十分了解。他曾说:“我是带着‘以我自己的绵薄之力,作出一点点改变’的期许踏上南澳岛的。这一切都基于对‘乡村教育’的热爱。”
“让特殊孩子发光”
“亲爱的姚老师,感谢有您,伴我成长!”这是汕头潮南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姚蕴仪收到学生亲手制作贺卡上的内容。2020年大学毕业后,姚蕴仪谢绝了大城市大公司的高薪聘请,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成为汕头市潮南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教职工。她不仅教孩子们舞蹈,还私下花了大量时间研修特殊儿童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方法去帮助这些孩子成为更加阳光、积极向上的自己。在姚蕴仪看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虽然身患残疾,但身体上的缺憾丝毫不能阻挡他们的生命焕发出动人光彩。自己希望将所学所知都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勇敢追逐梦想,谱写精彩人生。
“绣出无声世界的一技之长”
在汕头市聋哑学校,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每周二下午的潮绣课程,因为他们能够见到一个特别的“老师”——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珠绣代表性传承人洪裕静。洪裕静长期活跃在文化志愿服务一线。在聋哑学校培训过程中,她用巧手传递大爱,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温暖中逐渐打开心灵的窗户。通过志愿服务把潮绣和珠绣这两门技艺传承下去,对洪裕静来说,是一件付出与收获“双向奔赴”的好事。她希望孩子们可以学到一技之长,从学校走进社会后,能成为有用之人。
“最让华侨难忘的师恩”
爱国爱乡、情系桑梓,是潮籍华侨华人群体的“品格标签”“精神标签”。对知名侨领谢国民先生来说,几十年来故土难离,恩师难忘。青少年时期,他先后就读当时的汕头市联合小学、汕头二中,后到广州及香港等地继续读书和工作。陈诗馥就是他小学时的班主任。谢国民常常说,最难忘的是自己生病,老师去医院看望他,还给他补课。后来每当谢国民回到汕头,第一件事就是招呼上当年的老同学,一起登门看望恩师陈诗馥。
“奥运冠军的良师益友”
如果要说起广东跳水最励志的故事,那奥运冠军谢思埸绝对是其中一个。作为一名运动员,谢思埸经历过伤病、低谷,也经历过不被看好的质疑,但最终,他用一枚又一枚金牌,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他背后那个始终没有放弃他的教练,就是何威仪。在谢思埸最艰难的日子里,何威仪做得最多的不是技术指导,而是心理疏导。他告诉谢思埸:“你可以慢一点,但一定要稳。”在大赛的赛场上,谢思埸的表现也总是格外冷静。他能顶住压力、抓住每一次机会,和何威仪这些年的“磨”密不可分。何威仪在谢思埸身上学到的东西,也成为他改进自己执教方式的重要参考。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不能只是单向的“我教你学”,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谢思埸的坚持和反馈,让他更加注重与运动员的沟通,也更加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训练理念。
郑州配资网在线登录
起立,向老师问好!
来源:汕头发布
钱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